Skip to content

当剧情与现实交融

  • 电影名:《登堂入室》
  • 类型: 剧情 | 悬疑
  • 评分:豆瓣评分 8.5,我个人评分可达 9 分 (满分 10)

有一段时间没有看电影了,主要是经费问题,而且最近电影院放送的电影质量真的说不上好(2023/11/10),所以趁着周末马上“查漏补缺”(毕竟我是悬疑爱好者)把《登堂入室》给看了。

故事梗概

故事的梗概大概就说了一个法语老师吉尔曼去到某个高中任职,某天布置了作业要求学生写周记,结果在家里批改这批周记时,发送学生们写的作业烂的离谱。 职业病(吉尔曼本身当作一阵子小说家)犯了一边向自己的老婆吐槽,一边批改这些作业,在他说出“他们是我遇到最差的学生”(经典台词)时,一篇周记吸引住了他的目光。在众多乏味的作业中吉尔曼意外发现 16 岁少年克劳德文章异常精彩,周记讲述了遇到自己同班同学(拉斐尔)放学后,他父母来学校接他放学,发现拉斐尔不忌讳这个父母来接,这种异于同龄人的情况,自己很想知道他的家庭氛围的故事。重点是,该篇日记最后写上了“待续”。 这个待续瞬间点燃了吉尔曼的兴趣。在课堂后它留下了克劳德稍微讲了一下它的日记用词错误和叙事手法上的缺点后,没想到克劳德再次提交了一份作业。 他的作业是关于偷窥——讲述他如何潜入朋友家中、窥探对方一家生活的故事,以及如何一步步下套追求拉斐尔的母亲,吉尔曼被字里行间深深吸引,熄灭已久的文学激情亦被点燃。他不但决定单独辅导才华横溢的克劳德、鼓励他放手创作,还与妻子珍娜一同分享克劳德的作文。然而成年人在阅读过程中竟渐渐忘记了虚构和现实的边界,为了让克劳德能继续潜入拉斐尔的家(此时克劳德帮助拉斐尔辅导数学)甚至去偷了考试试卷的答案,最后因为拉斐尔告发了吉尔曼偷试卷的行为,以及克劳德的作业的影响下,吉尔曼珍娜的矛盾爆发,吉尔曼最后一无所获。

如果你没有看过这个电影,单从梗概来说,会认为这部电影是老师辅导潜力无限的学生,同时欣赏他的文章的所产生故事的剧情片。 我认为这是一个比较浅的看法,当前“有一千的观众,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豆瓣这个观众的看法也非常新颖,有见解,有兴趣可以看一下。

我的观后感会认为这是"两个小说家对小说(现实)情节的创作"的故事, 克劳德问过吉尔曼学生有那么多,你为什么只辅导我一个。 吉尔曼说道:"你有我没有才华,你会成为成功的小说家,而不是像我这样。",每一个在成为小说家指甲,它必然是读者。 吉尔曼克劳德的日记中看到了自己不层拥有的才华,以及有趣的情节偷窥果然是人类最原始的兴趣,虽然克劳德的叙事手法有的生疏,不够连贯,但只要加以辅导,必然会成为优秀的小说家,那么第一个读到作品的读者,必然是幸福的。 随着不断的辅导克劳德,克劳德的叙事手法越发高超,甚至开始挑战了 吉尔曼的控制,有一个场景,是吉尔曼不满足当前故事没有”矛盾点“,它认为克劳德应该要制造矛盾点,让小说剧情来个峰回路转,但克劳德认为过早不想这样做,但吉尔曼忍不住了,某个课堂上让拉斐尔当着全班份上朗诵自己的日记(日记标题是《我最好的朋友-克劳德》),残忍且羞辱让拉斐尔克劳德制造矛盾点,克劳德非常不满这种行为,他用从吉尔曼所学的叙事手法向“教育委员会”举报了这个事情,为吉尔曼带来不少的麻烦,但后面还是依旧为克劳德辅导。 看过非常多小说的我,在这里能深刻感受到,这是两个作者对剧情创建的分歧,但就算有分歧,他们都已经“入迷”了,陷入了这本“小说”的创作中。

克劳德不断的深入拉斐尔的家中,逐渐蚕食拉斐尔在家里的地位,在吉尔曼的教导通过强烈的叙事手法开始模糊了现实的边界。 每次吉尔曼向自己的伴侣珍娜分享克劳德日记内容时,他都会自欺欺人或者自信的说这是小说创作而已。 某天克劳德写着:“某天晚上,我辅导拉斐尔太晚了,他的父母让我当晚住下,我获得了他父母的关心。我比拉斐尔更加优秀,我懂他父亲的爱好,我喜欢他母亲,没人能注意到他母亲的痛苦,我注意到了,我更适合当他们儿子。早上我想叫拉斐尔起床,发现他自杀了。 待续” ,吉尔曼这个时候大惊,他害怕了他和克劳德的创作逼得一个少年自杀了,马上跑去教室发现拉斐尔没来,去教导住打电话得到原来拉斐尔只是感冒病请假了,吉尔曼这个时候才松了一口气,他也发现了克劳德的羽翼已经丰满,他的才华结合自己的辅导,小说的剧情已经突破了现实。 他马上向克劳德表示自己不会再教他了,也不会再读他的文章了,克劳德表示非常生气,扔了日记就走,但吉尔曼还是读了。

克劳德最后接日记映照了吉尔曼和他伴侣珍娜的矛盾,吉尔曼拉斐尔的父亲非常相识,都陷入自己的事业而忽视了自己的伴侣,最后的一篇日记在强大的叙事手法上,吉尔曼发疯的家暴珍娜一直说你和他上床了吗,后面也因为偷试卷和这个事件,吉尔曼最后一无所获。

有你一起创作的剧情,才是我的小说

克劳德是真的喜欢拉斐尔的母亲吗? 我觉得并不是,他只是沉迷了小说创作,忠于角色的行为。 毕竟小说的剧情就是讲述了“我”如何潜入拉斐尔的家,一步步追求她母亲。 吉尔曼克劳德说不再教导你了,克劳德非常生气说:“为什么,是你让我创作的,我已经喜欢上了我剧中的人物”,侧面说明了克劳德并不重视拉斐尔的母亲,他重视的剧情的发展与自己塑造下人物的行为准则,以现实为蓝本,用高超的手法加以故事的描绘。但当吉尔曼意识到克劳德的小说已然突破现实边界,他害怕克劳德会为了剧情逼得出一些很夸张的事情发现,他决定不参与这个剧情的创造(从后剧情读日记的过程中,吉尔曼逐步参与了剧情的创作)。克劳德这是不允许的,虽然作者是自己,但这部小说必然要由老鼠参与进来,所以他让偷事件暴露,他也料定了吉尔曼会分享给枕边人,反衬引爆吉尔曼与他伴侣的矛盾。让老师吉尔曼一无所有,老师吉尔曼的才华只能有我占据。

表面故事其实一般,但讲述得实在精彩,不仅将故事张力无限放大,还有种扑面而来的章回小说的阅读感,现实和故事的相互介入令人着迷。开头和结尾构图的呼应挺有用意,就好像那些快速闪动的证件照片,你不禁想按下暂停指着眼前的一幅说:不如就从这个故事开始吧。

最后一无所有的吉尔曼坐在公寓外的长凳上,克劳德找到了他,他们一起坐着长凳上,克劳德吉尔曼说对面两个拉拉在吵架,吉尔曼看了看他,那不是“拉拉”说是双胞胎;

  • 克劳德: 你怎么知道是双胞胎呢?
  • 吉尔曼: 你怎么知道是"拉拉"?

他们有默契的为那两女人的吵架配上台词,但台词互不关联,克劳德以拉拉为视角,吉尔曼以双胞胎的视角。他们成为窥视的共谋者,心智相投,对视一笑。我们总能找到方法,进入别人的生活。公园的座椅,教室的最后一排,最好的位置,你能看到所有人,所有人看不到你。剧情的创作,介于我所想所见,万物皆有故事点。

故事有趣正是如此。

待续